金質獎實地評審日期:109.10.15
工程名稱:清水地熱環境改善第四期工程
一、工程概述:
(一)清水地熱位於蘭陽平原頂端,座落於中央山脈山腳,西側擴大至玉蘭、棲蘭及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園區構成旅遊廊帶,沿著蘭陽溪散在泰雅族的聚落。清水地熱園區具有得天獨厚之地熱資源,早期地熱使用範圍以河川內的天然露頭為活動場所,欠缺較完整之服務性設施,過去曾發生遊客燙傷或遭受洪水圍困,無法確保遊客活動安全,為防止意外一再重演,本府利用岸上舊有的地熱發電廠區闢建清水地熱公園替代。本府為期許打造國內最具特色地熱園區,於107年再獲交通部觀光局補助清水地熱環境改善第四期工程(本工程)總經費7,710萬元。
(二)工程說明:
新建三幢建物,提供遊客服務及泡湯服務機能,包含泡湯設施、更衣室、廁所及服務中心辦公室,其最大特色為泡湯設施及木構造屋頂,本計畫總用地面積969.61m2,服務管理棟用地面積660.46m2,北側泡湯區用地面積125.06m2,南側泡湯區用地面積127.97m2,入口玄關用地面積15.84m2。
(三)工程期程:
施工期程:開工日起360工作天
開工日期:108年4月30日,預定完工日期:109年10月22日
二、工程之創新性、挑戰性及周延性
(一)創新性:
1.本工程服務棟木構造主樑和以往不同結構性質工法 採用上下雙排平行交叉之木結構,不僅可以減少木料的使用,達到經濟性、結構輕量化及耐震性的特性,另外同樣的木架構可以減少木料加工時的時間及減少耗材,主要是以榫接接合方式,再由鐵件為輔。
2.對於泥作裝修方面,用石材與木材結合呈現與以往不同質感,以避免以往底部木材因受潮而腐蝕,打造僅有本工程才有的獨特性及設計感。
(二)挑戰性:
1.由於工程木構造結構性質與傳統構造以往不同,施工廠商不斷繪製施工大樣圖說,並藉由設計監造單位繪製木作3D大樣圖說,以利雙方檢核並認知木構件施工大樣,以提升整體施工效率。
2.泡湯區地板材質採用未上釉之陶磚地板及天然石板,陶磚有許多細小孔隙可以減少表面水氣之停留及幫助濕氣蒸發,並且增加摩擦力減少遊客滑倒的風險。
(三)周延性:
1.為了友善未來管理單位上之執行,本工程大部分設備皆採用自動化控制系統,以減少管理維護上負擔。
2.編撰機械設備操作手冊,讓後續操作維護人員能即刻上手,並確實依手冊進行維護保養或簡易故障排除,延長設備之使用壽命。
3.大廳的木地板及更衣室的竹木地板使用架高式工法,可以使木材保持乾燥,延長材料使用年限。架高式工法之地板可吸收衝擊力,不會對裸足中的遊客造成腳部的負擔。
三、工程優良事蹟及顯著效益
(一)本工程與周遭自然相呼應結合,完成後可成為全台灣獨一無二之地熱體驗園區,成為宜蘭縣旅遊新亮點,吸引遊客來此體驗,創造豐富的山林溫泉體驗,增加觀光產值。
(二)地域資源利用修養及健康以「地熱-學習」、「療養-修養」及「健康-運動」各種活動為主體,以「休閒、娛樂」為附加的綜合開發。
(三)門窗接採用耗工耗時的傳統工法鑿洞插楯方式施作,除了節能減碳減少鐵件五金的使用外,並得以保留古蹟文化產物。
(四)為保護環境做最友善的選擇,採用較環保之水性透明防火漆,以降低對整體自然環境衝擊。




回上方
點圖可放大
介紹:
類別:建築工程類
金質獎實地評審日期:109.10.15
工程名稱: 南方澳漁港第一魚市場新建工程
一、工程概述:
(一)舊有第一魚市場興建多年因瀕臨海港,建築物老化龜裂嚴重已不堪使用,經結構補強後持續克難使用,因此經漁業署同意補助後重新新建,建築物肩負改建後營造漁港新風貌並帶動繁榮之使命,並納入南寧市場之零售功能,期建立拍賣與零售之現代化魚市場,彰顯環境特質及強化區域服務水準,以及確保漁民及觀光民眾安全。
(二)建築物用途:B-2 (市場、機械房)、G-2(辦公室)、B-3(餐廳)、C-2(生鮮處理區)
(三)施工期程:開工日期107年9月2日,預定完工(變更後):110年02月06日,契約金額: 181,260.207千元
二、工程之創新性、挑戰性及周延性
(一)將南方澳『魚貨拍賣文化』這無形文化遺產的保留傳承與發揚光大。
(二)第一魚市場導入「魚貨認證」及「生產履歷」。
(三)挑戰明亮乾淨整潔、24小時不打烊、提供多元服務、客製化服務的『後魚市場』時代。
(四)挑戰各層面(漁民、攤商業者、漁會管理者、地方政府、中央主管機關)的『不可能』問題,透過大家一同前往日本仙台進行現代化HACCP魚市場的參訪,創造如今的『可能』(導入HACCP的第一魚市場)。
(五)地標建築引領南方澳漁港的再出發。
(六)導入海水淨化設施新技術,提供魚貨乾淨的水,保持魚貨的衛生安全無虞。
(七)造型牆採用耐候性塗料技術,減少氣候對建築物的腐蝕,延長建築物使用年限並方便管理維護作業。
(八)造型牆的開口及立體圖案,以高密度保麗龍材料模型造型牆施工。
(九)考量海洋港邊環境,採用卜特蘭「Ⅱ」型水泥,有助抵抗中高硫酸鹽環境侵襲,增加建築物使用年限。
三、工程優良事蹟及顯著效益
(一)打造魚貨不落地,作為全台魚拍市場的先行者,提升魚貨拍賣品質,促進漁港觀光發展。
(二)建構符合 HACCP 規定具代表性魚市場。
(三)整合第一漁港及周邊漁港商業地區與南天宮宗教聖地,企圖以第一漁港為中心建置「南方澳之心」計畫構想帶動地方繁榮使命
(四)榮獲本府第9屆公共工程優質獎建築類優等肯定。



回上方
點圖可放大
介紹:
類別:設施工程類
金質獎實地評審日期:109.10.19
工程名稱:下水污泥處理碳化示範驗證廠統包工程
一、工程概述及特色
內政部營建署規劃推動下水污泥「減量」及「再利用」,其中「再利用」部分,本府即其中一處補助示範廠區,以燃料化作為再利用目標。本府規劃於宜蘭地區水資源回收中心廠區內興建一座污泥碳化示範驗證廠,惟考量國內並無實際碳化廠,且下水污泥碳化產品為國內首次產出之產品,其最終產品、再利用廠商收受意願及試用成果目前尚無法得知,期望藉由本案以瞭解下水污泥再利用示範驗證廠實際之成效,故規劃辦理此統包工程,遴選優良統包商進行施作,以提高本國污泥處理技術及達到污泥減量再利用之妥善處理,永續發展之政策目標。
二、工程之創新性、挑戰性及周延性
(一)國內尚無碳化廠,經本計畫團隊考察引進國外已有成功案例之實質技術支援,排除建廠不確定風險。
(二)為全國公部門首辦下水污泥燃料化工程,其推動目標為下水污泥再利用(燃料化)。
(三)係將下水污泥轉化為碳化物產品,以達廢棄物再利用成效,並取得個案再利用許可,以擴大污泥碳化再利用市場,將使廢棄污泥有價化。
(四)工項包含廠房及設備建置,主要牽涉既設污水廠污泥脫水系統銜接整合,因此本案廠房、管線及設備組立導入運用3D模擬圖,強化系統整合能力,降低放樣誤差,提高施作效率。
(五)製作下水污泥處理碳化示範驗證廠之3D處理流程動畫、紀錄廠房製作之縮時攝影及空拍,作為本碳化廠歷史紀錄。
(六)全系統採負壓100pa下減少揚塵機會,以及使用碳化爐高溫燃燒戴奧辛使符合空污規範,並回用碳化爐內燃燒產生之800-850℃高溫煙氣兼併環保及節能(熱回收與燃料節省)之功能。
(七)採中央監控整合系統,結合火災廣播系統,創造安全無虞之環境。
(八)位處於宜蘭地區且鄰近出海口對於防汛及防鏽須有因應對策,設計建物時已考量廠房鋼骨結構具防鏽、防雨、防風及防颱(可抗16級陣風)安全之功能。
三、工程優良事蹟及顯著效益
(一)本碳化製程規劃透過熱處理技術,將富含水分之有機性污泥加熱脫水並脫除部分高揮發性物質,達到組成純化之目的,依本工程執行示範驗證之最佳操作階段成果,本產品規格熱值平均已達3,627kcal/kg(市場需求初定之3,000 kcal/kg以上)。
(二)碳化產品平均處理成本為4,500元/噸-脫水污泥,相較目前脫水污泥委外處理(熱處理、掩埋)費用7,500~12,000元/噸為低,每噸約節省1,200元~6,400元,並碳化產品具熱值,可再利用於產熱、發電,具有經濟效益潛力。
(三)碳化後產品富有熱量,可作為燃料,達到循環能源,並提供乾燥機及熱風爐加溫,解決廢棄物去化問題,為宜蘭縣政府節省本碳化系統運行燃料。
(四)本工程計畫透過1年示範驗證過程,取得符合市場需求之污泥碳化操作參數,並申請取得再利用許可,擴大污泥碳化再利用市場。
(五)本工程榮獲第9屆宜蘭縣政府「公共工程優質獎」實地勘查工程之設施工程類優等。




回上方
點圖可放大
介紹:
類別:土木工程類
金質獎實地評審日期:109.10.19
工程名稱: 二結聯絡道新闢工程(都內段)
一、工程概述:
(一)為因應宜蘭地區未來發展趨勢與交通運輸需求,本府遂於100年進行辦理「宜蘭縣總體運輸發展計畫」,計畫內容整體考量宜蘭縣境內各主、次要道路系統,同時提出四縱六橫路網結構,分別具備城際運輸與市區道路連結重要功能性。其中,二結聯絡道羅列於六橫道路系統,定位為蘭陽平原東西向主要幹道系統,除可串連國5羅東交流道,同時可銜接台2線、台9線及縣道196線,具有連接羅東、三星及五結地區功能。
(二)考量現況羅東地區受到過境車流穿越市區,影響地方性交通運輸造成市區道路壅塞,二結聯絡道優先段將可承擔鄉道宜24線與縣道196線過境交通功能,達到分流目標,以減緩市區道路交通負荷。同時並可改善五結、羅東及三星交通服務狀況,提高生活品質。
工程期程:
(三)本工程工期為805日曆天(含免計與展延工期),於107年9月15日開工,變更後預計109年12月31日完工,契約金額: 378,633.733千元。
二、工程之創新性、挑戰性及周延性
(一)本案工程為再生資源有效充分再利用,於設計時其路基基層全採用瀝青刨除料進行填築,並以現地CBR檢驗施工後之品質,此乃本縣道路工程首創之案例。
(二)本案工程道路範圍內有眾多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所管69KV高壓電桿,經本府多次協調與會勘,終採全面管線下地,並將相關人手孔蓋設置於中央分隔島與綠帶空間,以減少因孔蓋開啟,造成路面重複挖掘。
(三)本工程進行穿越鐵路西側箱涵工項時,開挖至地下6~7公尺間時遇砂湧現象,因其緊鄰鐵道且火車尚在行駛,為免影響火車通行與民眾安全,施工團隊即與安全夥伴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啟動防災機制,工區內由本工程施工廠商於開挖區進行補水及碎石包回填,工區外則由安全夥伴臺鐵局進行鐵軌修整及道渣填補作業。
(四)為保護中興文化創意園區內歷史建物與施工人員安全,以排樁與鋼板樁加強保護,避免開挖時坍塌。
三、工程優良事蹟及顯著效益
(一)打為因應宜蘭地區未來發展趨勢與交通運輸需求,縣境內各主、次道路系統,皆需具備城際運輸與市區道路連結重要功能性。二結聯絡道其定位為蘭陽平原東西向主要幹道系統之一,本案工程完成後將可承擔鄉道宜24線與縣道196線過境交通功能,達到分流目標,以減緩市區道路交通負荷。同時並可改善五結、羅東及三星交通服務狀況,提高生活品質。
(二)增加道路綠色空間,如在分隔島或人行道上喬灌木的樹蔭及綠覆率;選擇植栽品質,種植適合區域氣候、因應道路機能的植物種,或保留原有健康植栽或老樹。
(三)在材料與能源資源上選用當地或回收材料,設計長壽的鋪面,路面平坦可節省眾多車輛的油耗。
(四)本工程榮獲本府第9屆「公共工程優質獎」土木水利類優等獎的肯定。
(五)榮獲營建署頒發台灣市區綠道路評估系統發展,依美國Greenroads2.0版指標評估達到「銀級」,為本次參選唯一獲評該等級的工程(金級從缺)。



回上方
點圖可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