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鄉鎮特色

列印[另開新視窗]

礁溪鄉

鄉鎮名稱

礁溪鄉

礁溪鄉公所網站
礁溪鄉

別名

旱坑、礁坑

面積

99.3884平方公里

人口

34,818

行政區域

18村 301鄰 

地理位置

礁溪位於宜蘭縣之東北隅,東經121度50分至121度37分,北緯24度46分至24度51分,總面積101平方公里。

特色介紹

礁溪鄉境內台9省道縱貫,鐵路將礁溪分割成東西方向,形成了礁溪鄉內不同面向的呈現。鐵道的西側,也就是礁溪溫泉的區域,礁溪溫泉是稀有的碳酸氫鈉泉,清澈無色,無臭無味,卻含有氯化鉀、硫酸鈉、鐵、錳、鈣、鎂等等豐富的礦物質。除了具備醫療上的功效外,弱鹼性的水質還能夠中和酸性化學肥料,使土壤保持中性,益於農作物的生長。也因此,一系列相關的「溫泉產業」隨之因應而生溫泉旅館、養生泡湯SPA。礁溪蕹菜、礁溪礦泉水、溫泉養殖等等,皆將礁溪溫泉的特色及用途發揮的淋漓盡致。而在礁溪鄉鐵道的另一個方向,也就是得子口溪下游的低窪地區,過去在這區域,民眾多以養殖業為主要生產型態,面臨生機產業的盛行,原先的養殖業搭配了礁溪的好水質,逐漸轉型成為生機產業,目前,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臨海研究站便積極進行生機產業的開發。

鄉鎮歷史

漢人還沒有進入宜蘭開墾時,原是噶瑪蘭人的生活場域,當時的文化、語言較薄弱,礁溪也沒有一個全稱的地名,僅知礁溪的平地多是平埔族噶瑪蘭與近山原住民居住,據宜蘭縣誌記載,濁水溪以北到頭圍烏石港南側,有廿社的噶瑪蘭人,住在礁溪平地的噶瑪蘭人就有七個社的聚落。
 礁溪的開發是隨著吳沙及漳泉粵三籍墾荒居民前來而墾殖的,吳沙與墾民在清嘉慶元年(西元1796年)進入烏石港後,一路往南方墾荒,先後建立頭圍 (頭城)、二圍(頭城鎮二城里)、湯圍(今礁溪鄉德陽村)、三圍(今礁溪三民村)、四圍(今礁溪吳沙村),當年開墾礁溪時,看到這塊被山谷環抱土地,因為缺乏水源,漳泉籍墾荒先民就隨口以「旱坑」稱之,後來的人也跟著說「礁坑」,與礁溪現今閩南語發音有點類似,據說是礁溪最早地名的由來。
 日治時期,日本人利用礁溪豐富的溫泉資源,開發利用,礁溪的泡湯與酒番文化,實來自日本人的遺流。光復後,礁溪持續靠著溫泉藉以招來遊客,民國70年代至80年代,溫泉及酒番文化的魅力吸引眾多遊客蜂擁而至,駐台美軍及日本商務人員更是慕名前來,使得礁溪溫泉有了「小北投」之稱,人們就此帶著有色眼光看礁溪。
 近年來,礁溪在宜蘭縣政府的大力改造下,已完全脫胎換骨,轉型而成為休閒泡湯、養生、活力的健康形象搭配溫泉美食的催化,礁溪溫泉旅館櫛比鱗次,足可應證。

close